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赛事+旅游+产业“三驾马车”齐发力,张家口冰雪经济“加速跑”

赛事+旅游+产业“三驾马车”齐发力,张家口冰雪经济“加速跑”

2025-08-30 10:00:54 [知识] 来源:越鸟南栖网

  2024至2025雪季,三驾马车崇礼区9家滑雪场接待游客523.46万人次,赛事同比增长18%,旅游力张呈现冰雪运动与冰雪经济融合发展之势;举办7项国际、产业15项国内雪上项目专业赛事,家口经济加速分别占全国举办总数的冰雪39%和48%,承办国际、三驾马车国家级赛事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赛事崇礼已成为国内顶级雪上赛事集聚区。旅游力张

  以崇礼为代表,产业张家口正通过“赛事+旅游+产业”的家口经济加速三轮驱动模式,实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冰雪

  赛事常态化 让“流量”变“留量”

  2024年12月,三驾马车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和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相继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举行,赛事吸引来自世界顶尖的旅游力张跳台滑雪选手参赛。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涛介绍,比赛期间,张家口冬奥村、雪如意维景酒店、雪如意睿景酒店接待超1万名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消费升级。

  “场馆利用是众多冬奥举办地都面临的难题,科学谋划、适应性改造为崇礼冬奥场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郭志炜说,“崇礼凭借冬奥会留下的高水准场馆设施和丰富赛事组织经验,举办了多项高品质的雪上赛事,不断提升冬奥城市的影响力,游客数量不断攀升。”

  赛事经济的集聚效应正重塑城市肌理。

  “来崇礼不只是滑雪,更是在享受一种生活方式。”游客的感慨道出崇礼服务的升级密码。在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冬奥场馆与五星级酒店群、文创商街交相辉映;62家餐饮品牌可满足多元味蕾;马术乐园等20多项新兴旅游业态则让度假体验充满新鲜感;从儿童托管到滑雪邮局等个性服务,细节之处尽显温度。

  交通服务的优化同样可圈可点。2条连接各大雪场、酒店的公交巴士环线,46个优化站点让“最后一米”更畅通;太子城高铁站内,雪具租赁与酒店入住实现服务前置……高效网络与贴心细节,让游客畅行无阻,尽享冰雪之旅。

  随着《“冰雪崇礼”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个人参赛+家人度假”的模式渐成风尚。2024年赛事期间,“体文旅商农”融合场景创造1.2亿元综合收益,实现赛事口碑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淡季破局 打造四季户外天堂

  冰雪季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从5月份开始,崇礼的各家大型滑雪场将切换到夏季运营模式。

  在冬奥场馆转型的探索中,崇礼给出了“山地运动+”的解题思路:依托71.53%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1.5度的平均气温,打造北纬41度的户外天堂。

  转型的阵痛曾真实存在。“曾经夏季日均客流不足冬季1/2。”太舞滑雪小镇品牌总监任晓强回忆道。而今漫步小镇,音乐周的音浪与泵道上少年的欢呼交织,缆车吊厢里坐着观光的银发族。2024年夏季,这里接待量突破150万人次,逐步摆脱“靠天吃饭”“一季养三季”困境。在富龙四季小镇,总长度15.5公里的专业速降赛道成为众多骑手的试炼场,广东游客陈先生连续三年带着12岁儿子参加山地车联赛:“赛道含金量很高,充分体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夏天,以“雪如意”为核心,打造了“巅峰演艺场+户外运动综合体”,今年计划举办日出观礼、攀岩赛事等文体活动。冬奥村则瞄准银发旅居市场,配备了洗衣房、门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康养度假体验。

  后奥运时代,崇礼以文旅体融合为牵引,不断延伸产业链,成功打造“无淡季”旅游目的地。崇礼马拉松、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168超级越野赛、斯巴达等赛事共同构建起“月月有品牌赛事”的格局;累计近百场高端会议论坛将冬奥场馆变身“多元舞台”;20万人次研学团队沿着冬奥冰雪、辽金文化主题线路探秘;冰雪博物馆开发的30多种文创产品,让“崇礼记忆”可带走、可收藏。

  智造升级 推动产业加速转型

  在张家口市宣化冰雪产业园,各类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线一片繁忙景象。从索道缆车、造雪机等重型设备,到碳纤维滑雪板、滑雪服等轻装备,均实现规模化生产,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产品不仅满足本地产学研用一体化需求,还远销俄罗斯、印度、菲律宾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张家口市科诺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仿真冰板、冰壶、冰蹴球等产品,打破季节、场地对冰雪运动的限制,累计获得80余项国家专利,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张家口有很多素质较高的冰雪产业工人,产业园配套设施也较成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公司董事长吴刚表示,2025年,该公司新增1条仿真冰板生产线、4条陆地冰壶生产线,产能较去年增长30%。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冰雪资源优势,张家口将冰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研发制造集聚区,推动冰雪装备与新技术融合创新。通过政策扶持、构建产业集群、技术研发投入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冰雪装备产业链,为张家口冰雪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2024年12月,张家口出台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打造冰雪运动发展高地、延伸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设施和配套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到2027年全市冰雪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30亿元,到2030年产值规模达到230亿元,致力于将张家口建成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目的地。

     (记者 王映华)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 科技赋能童真 播种未来梦想

    科技赋能童真  播种未来梦想 6月1日上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奇幻未来”六一游园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AI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和 ...[详细]
  • 现场直击丨风雨后的城市“重启”时刻

    现场直击丨风雨后的城市“重启”时刻 6月12日,张家口市区突遭强降水及冰雹恶劣天气。当积水退去、断枝散落、淤泥堆积,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面对暴雨带来的种种“创伤”,市城管执法局迅速响应、全员出动,以“战斗姿态”投入到城市环境恢复 ...[详细]
  • 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正式启用 首批赛队已入驻

    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正式启用 首批赛队已入驻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阳娜)记者6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用,首批8支队伍进驻实训基地,备战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日,一场激烈的3V3机器人足球 ...[详细]
  • 大凉山将结束不通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大凉山将结束不通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新华社成都7月6日电记者尹恒)曾被称为“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的四川大凉山,有望结束不通管道天然气的历史。记者6日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改革委获悉,攀枝花—凉山输气管道项目于近日获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核准 ...[详细]
  •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万人次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万人次 新华社深圳7月6日电记者毛思倩)记者6日从深圳铁路部门获悉,2025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累计运送跨境旅客1503.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8.8万人次,增幅达16.1%。统计数据显示,广深港高 ...[详细]
  • 湛江卫生学校:岗前实训淬炼仁心 校企合作托举梦想

    湛江卫生学校:岗前实训淬炼仁心 校企合作托举梦想 婴儿抚触、新生儿沐浴、婴儿被动操……在湛江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湛江卫校)的母婴实训室内,护理专业学生正专注于实操训练。2019届毕业生陈燕婷曾在此经历临床学习,如今她已成长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她表 ...[详细]
  • 火龙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火龙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7月3日,记者在遂溪县洋青镇看到,到处一片收获火龙果的繁忙景象,果农们驾驶着三轮车,满载着新鲜采摘的火龙果,纷纷赶往交易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来自杨柑的果农梁大叔告诉记者,他种植了20多亩火龙果, ...[详细]
  • 在“行走的课堂”里解锁文化密码

    在“行走的课堂”里解锁文化密码 从雄伟的长城关隘到宁静的高原湖泊,从冬奥遗产场馆到传统技艺工坊,多样化的沉浸式研学旅游让青少年在旅行中获得生动的知识——探索堡子里,领略张家口这座传统古城的独特魅力;在国玉陶瓷创意园,亲手制作属于自己 ...[详细]
  • 张家口市推动殡葬服务机构减项降费优服务 累计让利于民1611.96万元

    张家口市推动殡葬服务机构减项降费优服务  累计让利于民1611.96万元 为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费用负担,推动殡葬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我市聚焦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和需求,着力强化殡葬服务规范管理,持续推动殡葬服务机构减项降费优服务。全市14个经营性公墓 ...[详细]
  • 中外青年崇礼“动”起来!京张共搭体育文化交流新平台

    中外青年崇礼“动”起来!京张共搭体育文化交流新平台 6月7日,由张家口团市委联合北京团市委在崇礼区开展2025年度京张国际青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活动旨在增进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播撒友好种子,促进中外文化繁荣发展,为国际青年搭建深度融入的互动平台。来自美国 ...[详细]
热点阅读